当前位置: 首页 >男装 >海外玩家定制行:从萨维尔到香港 | 定制报告

海外玩家定制行:从萨维尔到香港 | 定制报告

2021-11-26 18:42:23

西装客 | 经典男装爱好者的自留地

不安利“法则” | 不讲究“规矩”
共同追寻优雅的原意——“懂得选择”

作者:查尔斯钱

从萨维尔到HKchan的定制之旅

诸君日安,作为七哥的忠实粉丝我读本号文章也有几年了,对整体西装的审美上也很受七哥影。虽然至今应该还是被归类为初哥风格,但是总归是有进步。

我一直非常喜欢的还是tommy nutter的强结构宽驳领风格,所以自然我的第一套bespoke是在伦敦跟nutter有直接联系的两家(七哥:Edward SextonChittleboroughMorgan)之一做的。

PS.这里强烈建议不是壕的大家在去savile row或者naples之前,先做几套稍稍经济一点的,因为确确实实第一套大概率要付学费像我这样吃了一波土然而因为第一次做衣服以及和师傅的沟通问题在名家做的并不能尽善尽美实在是一件比较遗憾的事情。

之后的一套也是跟sexton风格非常相像的他的一位弟子的手笔(然而因为至今没做完所以就不放照片了日后有机会再review)。

ChittleboroughMorgan

Edward Sexton

香港陈 NY TrunkShow

作为一个在美帝上学的学生对于大多数美国人平日的穿衣风格我真的无力吐槽,大t-恤大裤衩大兜帽衫一套搞定说走就走,往日的ivy 风也是春光不再。

同时纽约除了从英国搬来的Leonard Logsdail 和huntsman分店其本地bespoke产业确实乏善可陈,市场份额彻底被从英国和意大利做tour的裁缝所瓜分。不过集散地自有集散地的好处,平常在内地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我除了北京上海杭州从不往外面跑,自然也没有去香港的想法。但是慢慢的七哥的文章读多了我也开始好奇比如I或者Y结构的衣服是什么感觉,该怎么去平衡审美和质量等等。

Nutter风格的衣服在正式场合穿虽然非常之提气但是约束性确实很强,整个垫肩的重量和极硬极厚的胸衬穿上去就跟铠甲一样,分分钟拿把冲锋枪就可以上战场了。

所以虽然我不是Neapolitan风格的粉丝,但是慢慢的我也想要一件软结构有更多活动量的上装,而介于长久以来一些南意各位大师父做工,打版的传闻以及有点让人望而生畏的价格,港陈看上去就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折衷选择了(至少没有听说过朱师傅给人做炸的传闻,内地厂子的做工也是非常之靠谱的,consistency摆在那里)。

香港陈家作品

陈家作为现在国内有名的红帮裁缝我也不多说,如果还有哪位不知道的话可以请七哥补充。

港陈作为本店近年来已经从最初以英式风格为基本慢慢演化到软硬皆能的风格,有一套自己的无结构做法。

虽然我一直觉得陈家的衣服在insta照片上面莫名的看起来格局有点小让人穿在身上好像突然矮了几寸,不知道是摄影师的问题还是什么审美上的风格,我这里defer to七哥什么时候有空分析一下。

长话短说我惊喜的发现陈家经常visit纽约,迅速约了一个appointment,然后趁着上午没课喜滋滋的跑到了纽约,见到了在insta上非常活跃的陈家master cutter朱师傅。

作为一个选择恐惧症,我在选fabric上面实在是瞎,不一样的料本看了又看终于最后抖了一把骚选了Fox Bro Somerset Jacket的一款370g herringbone 驼色的flannel。

370g herringbone flannel。

对于visiting tailor工期的考虑我本来是想选一块又轻又薄的料子做好了正好夏天穿的,但是那天好像没有我太中意的料子,我又担心有些料子太轻了穿起来垂感不好,于是最后选了这么块法兰绒。

就像我的一位朋友所说:“你这二十出头的年纪怎么净爱穿大你一倍年龄风格的料子??”

风格和结构

我其实一直都非常喜欢双排扣,之前也做了一套,所以这次想试试软一些的双排。这件夹克我做了是想平时casual穿穿,配个衬衫高领毛衣甚至于t shirt都能穿的那种。

某韩国店的一卷到底

所以我其实当时想的是陈家不知道能不能做意式的一卷到底的lapel我可以多扣位扣住怎么穿都行:结果当场被朱师傅枪毙了。

6*2 VS 6*1

最后我们选了一个低扣位的6x1双排结构,后来又改成了4x1,因为我一直比较向往40年代的公爵和那个年代的整体风格。那种行云流水毫不费力的sprezzatura 给了我四扣一,长一点衣长+缓收腰的构思(不死心的我还是让朱师傅在上排驳领对应的位置加了个装饰性的扣眼装装样子也是好的)。

作者向往的时代感觉

同时我发现其实比较有年代感的衣服其实lapel出锋的角度不同,比较偏向于平出锋,看上去非常的冲淡平和。于是我跟朱师傅建议把lapel出锋改的平一些。

介于我便装的需要以及本人非常严重的高低肩我本想要一件轻结构但是有垫肩给我把肩垫平的衣服,结果又被朱师傅一把枪毙,说那样不够elegant我这种大平肩就是要做无垫肩才好看(低调秀)。

客随主便我就同意了。一番商易后我们决定这件衣服没有front dart(注:无前省),把肩拉长extend到natural shoulder外面,然后缓收腰,下摆略收,但是还是维持陈家的传统做法。第一次量体沟通就此完成。

小插曲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因为我第一次在陈家做各种流程走得慢了一些,下一位客户(一位看上去五十多六十出头的大爷)已经溜达进来开始选料子了,我们大概有个15-20分钟在同一个套房里面各干各的,我一切搞定之后收拾一下自己的衣服包,嘟囔了一句“back to school it is”,大爷漫不经心的回了个头:

“where do you go to school?”

“Ummm,Connecticut?”

“Oh,where in Connecticut?”

“Middletown,I go to a school called Wesleyan.”

“Oh! I know it very well,I went there myself,class of 1978.”

“??????????”

我们这么小的学校一届学生一般也就七八百人怎么做个衣服还做出个校友了???继续问!

“Really?! So, u were the class of Michael Roth?”

“Yeah, a year ahead of him.”

“What did you study?”

这里我已经有点预感了,估摸着需要bespoke的大约也就那么几个职业,我们专业又比较偏近这几个职业...难不成...?

“I was College if Social Studies”

好了,不光做衣服做出个校友,还是个同专业的学长。。。每年一共就不到三十人毕业的专业的直系学长做个衣服碰上了我也是服。哦对,这位学长是我下午教那节课的教授的第一班学生。

可能在越小越集中的领域,越能发现相似的灵魂,这种跨越数十年的交集也是格外有趣的一种体验。

Fitting

试衣一共两次:

两个月后,进行了第一次毛样fitting,整个感觉非常良好,看上去也没有什么硬伤,在领子和肩的结构上需要进行一定的微调,直接拆掉了后面的领片然后再重新接上以及armhole(袖窿)也需要重新调整一下所以拆了一部分的袖子。

这个时候我其实没什么感觉,要说唯一有的话就是感觉下摆有点太张开了没有包住屁股,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我穿了一件很难看很硬的牛仔裤。

就像软文帝所说,第一次baste更多是为了裁缝而不是客户而做的。

于是我让Arnold为我拍了张照片就溜了。

如图:然而杠精如我经常在一些细节上纠结的不行。这里还有个问题,我在fitting的时候看着镜子里面的自己感觉衣服没有什么问题,lapel衣长都还算合适,但是后来照片一传,我就发现这件衣服衣长明显短了,赶紧发微信沟通。

然而可能是因为取向原因,对方觉得好像没有什么问题,最后敲定衣长加个1.5 cm。结果过了两天我又作妖,一向喜欢宽驳领的我至今还没有做过4.25英寸以下的领子。

但是照片上的领子看上去莫名的有点窄,于是又发微信过去麻烦陈家的师傅给再调。。。我想进5inch然后belly减到最小,然后师傅觉得太极端了,给我拍了张照以示枪毙。

师傅抗议表示太宽

其实我还蛮喜欢这么宽的领子的,但是好像平常穿确实太flashy了一点。

从左到右

一番讨论后把领宽定在了4.75 inch,尽量减少弯度,如图从左到右的转变。讲真,我是微信治衣。

七哥:还是奉劝大家,当面沟通,微信出歧义,或者没有记录完整的情况太常见了。尽量避免任何的事后沟通。

又过了两个月我又溜到纽约进行了第二次fitting,衣服已经是略近完成式的毛样。

接近完成

同样的,又是穿了非常的满意,整个活动量很足,抬手甚至于出拳问题都不是很大,衣长也甚是合适,商量了一下扣子;我之前选了棕色的皮扣,需要订近整个衣服,之后就换不了了,所以要一步到位。

回家看照片又开始作妖:好像莫名的扣位的位置跟驳领的低端有点间隙,再加上扣位的位置有点高导致整个交叉和中间露出衬衫的v字显得有些局促,但是木已成舟也没法改了,总体么的问题,以后注意慢慢磨合吧。

成衣

一个半月后我惊喜的发现我的衣服被陈家po上了insta。

整体看上去非常滴漂亮,料子和扣子搭配的也甚是完美,lapel形状宽度也无可挑剔,在人台上看其实非常的有old world charm,也确实是朱师傅品味一流的体现。

海外玩家定制行:从萨维尔到香港 | 定制报告

通过把gorge line放低一些整个衣服的调子跟料子和4x1的扣位非常的搭,再加上更长的肩不光给人一种更放松的感觉,更有一种衣服已经穿了很多年的错觉。人言“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其实这种vintage的感觉未尝不是“衣不如故”呢。

审美掌握一直是这家比较领先的地方,成品出来没毛病之余,还是能给人一定的美感和风格的体验。

期待作者收到成衣之后再就实际使用发表更多的看法。

作者从萨街名家开始的经验也再次告诉大家:不要迷信大师就能一步到位,毕竟是个非标准品的生意,磨合是定制永远的主题之一。

本文标签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男士风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