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肇事逃逸后自首会怎样

肇事逃逸后自首会怎样

发布时间 :2020-09-22 10:03浏览量 : 178
发生交通事故时人人都不想发生的,有时,发生交通肇事后,肇事者可能因为害怕或者侥幸心理会选择逃逸,但是过后可能因为冷静思考或者家人的劝解会选择自首的也有,那么肇事逃逸后自首会怎样?下面为您介绍。
  •   发生了交通事故,这是日常生活中是较为常见的,按照相关的交通事故处理流程来就好了,但是有些人为了躲避责任,就会肇事后选择逃逸,但是这反而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那么今天就一起来看看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处理以及相关问题的解答吧!

      一、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处理

      《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规定,“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应认定为自首,但应依法以较重法定刑为基准,视情决定对其是否从宽处罚以及从宽处罚的幅度”。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的,由于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向公安机关报告是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肇事人的法定义务,而肇事人没有履行义务,因此虽然可以认定为自首,但在决定对其是否从宽、从宽幅度时要适当从严掌握。

      二、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怎么对交通肇事逃逸进行处罚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另外,保险公司一般会将交通肇事逃逸作为商业险免赔的事由。所以交通肇事逃逸不仅要加重刑罚,还将导致商业险难以索赔,甚至无法得到赔偿,因此,交通肇事后切忌逃逸。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交通肇事逃逸尚未构成犯罪的,应当根据其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和具体情节进行处理。对于交通肇事逃逸后又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违法行为的,如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可以免予吊销驾驶证的处罚,但其处罚仍应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执行。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由交通事故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决定量刑,自首可从轻减轻,通常争取缓刑。

      三、怎么认定为肇事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行为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3)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4)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5)行为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6)行为人离开事故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看到这里,法律快车小编相信你也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内容了,因此在发生交通肇事之后,一定不要怕承担责任,就选择逃逸,情节严重的,可是需要承担刑事处罚的,好了以上就是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如果你还有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律师。

     
  •   因为交通肇事在我国每年都在增长,许多车主只知道交通肇事罪的一般立案标准,但却不了解因交通肇事罪逃逸后自首的量刑是怎样?因此,想必大家想知道,关于交通肇事罪逃逸后自首的量刑标准?接下来详细为您介绍!

      一、交通肇事罪逃逸后自首的量刑标准

      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后又自动投案、如实供述罪行的,构成自首,但应以“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法定刑为基准,对其自首从轻处罚。

      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一条第三款明确规定:“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应认定为自首。但应依法以较重法定刑为基准,视情决定对其是否从宽处罚以及从宽处罚的幅度。”

      行为人交通肇事逃逸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仍可成立自首情节,理由如下:

      1、刑法总则规定的自首制度,应对刑法分则各罪符合自首成立要件的情形普遍适用。

      2、“交通肇事后逃逸”和“投案自首”是在两种主观故意支配下实施的两个独立行为,应分别进行法律评价。

      3、有利于鼓励肇事者主动投案,悔过自新;同时,有利于在最短时间内查清事实、分清责任,及时赔偿被害方,使案件得以及时侦破、审结,节约司法资源,符合刑法立法本意。

      罪行极其严重、主观恶性极深、人身危险性极大,或者恶意利用自首规避法律制裁者除外。

      根据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第十七条、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对于自首的被告人,除了罪行极其严重、主观恶性极深、人身危险性极大,或者恶意利用自首规避法律制裁者以外,一般均应依法从宽处罚;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且取得谅解的,亦应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二、交通肇事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

      4、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符合上述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追究刑事责任。交通肇事案件立案与否,一是要分清事故责任,二是要看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具体标准。如果行为人只有违章行为,并未造成严重后果,则不构成犯罪,无须立案。

      三、交通肇事逃逸商业险赔吗

      在我国法律的规定中,商业保险的免责情况就包括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形,但是,并非所有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况,保险公司都免责。

      交通肇事逃逸不予赔付的约定属于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根据2009年新版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公司对免责条款有提示注意和解释说明的义务,保险公司未尽上述两项义务,该条款对金某无效。2002年修订的旧版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应当向投保人明确说明免责条款的内容,未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2009年修订的新版保险法则规定,保险公司不仅要说明免责条款的内容,还要对保险条款作出明显的提示;如果没有明显提示及明确说明,免责条款就不产生效力。

      由此可知,交通肇事逃逸情况下,商业保险的保险公司免责的前提条件是保险公司不仅对投保人说明了免责条款的内容,还要对保险条款作出明显的提示。

      以上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交通肇事罪逃逸后自首的量刑标准的内容,由此可知,交通肇事罪中,如果因为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又自首的,其量刑标准以“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法定刑为准,对其自首从轻处罚。如其它疑问,欢迎向法律快车发布法律咨询。

     
  •   现在经常可以看到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很多人因为害怕而逃逸的,这样需要承担责任。那么,肇事逃逸后保险能赔吗?酒驾肇事逃逸怎么处罚?酒驾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处罚?针对这几个问题为您详细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肇事逃逸后保险能赔吗

      对于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保险公司只赔付交强险,商业险不进行赔偿。第一,对于交强险部分,相关法律并未将肇事逃逸归入保险公司的免责事由之内,且《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该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第二,对于商业险部分,在商业第三者责任保险中,交通肇事逃逸的影响只及于事故发生之后,投保人只应对逃逸行为扩大损害的部分负责。保险人以肇事逃逸由为免除自己的全部赔偿责任,违反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保险法的规定,属于无效条款。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不给予赔偿的情况:1、机动车损失保险中应当由第三方负责赔偿而无法找到第三方的;2、因违反安全装载规定增加的;3、被保险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选择自行协商方式处理交通事故,却又不能证明事故原因的;4、投保时指定驾驶人,保险事故发生时为非指定驾驶人使用被保险机动车而增加的;5、投保时约定行驶区域,保险事故发生在约定行驶区域以外而增加的;6、因在保险期间内发生多次保险赔偿而增加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三条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该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不明或者该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后,其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二、酒驾肇事逃逸怎么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犯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后逃逸属情节加重犯,刑法将此规定了较重的量刑。具体规定如下:

      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三、酒驾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处罚

      1、根据刑法规定,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肇事后逃逸的法定刑是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两者的刑罚幅度是完全不同的。

      2、为了进一步规范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的从宽处罚幅度,《意见》规定,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应认定为自首,但应依法以较重法定刑为基准,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对其是否从宽处罚以及从宽处罚的幅度。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的,由于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向公安机关报告是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肇事人的法定义务,而肇事人没有履行义务,因此虽然可以认定为自首,但在决定对其是否从宽、从宽幅度时要适当从严掌握,对于肇事人同时具有酒后驾车、无证驾车等从重情节的,在决定是否从宽处罚时更要从严掌握。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你准备的“肇事逃逸后保险能赔吗”的全部内容,法律快车小编提醒大家,开车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发生事故应该马上报警处理。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   驾驶车辆造成交通事故后,应先救人和第一时间报警是最基本常识。但肇事后如果选择逃逸,就将面临法律的严惩,但是之后自首的话就会有处罚的减轻,那交通肇事罪逃逸后自首如何认定?交通肇事罪逃逸了如何定罪?交通肇事罪逃逸怎么量刑?针对这几个问题下面为您解答疑惑,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交通肇事罪逃逸后自首如何认定

      关于交通肇事罪案件,在审判实践中,对行为人肇事后逃逸,在公安机关侦查阶段中主动投案交代罪行,认定为自首情节无异议。但对于行为人肇事后没有逃跑,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交代罪行的,能否认定为自首情节,这一问题争议较大。

      一种意见认为,国务院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七条规定:肇事者必须报告公安机关。鉴于法规对肇事者赋予了强制性的告知义务,因此,即使肇事者没有逃逸,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也不能视为自首,只能视为肇事者履行了法定义务。

      另一种意见认为,既然已构成犯罪,就应按犯罪的原则来处理。交通肇事罪,是刑法分则分列的其中一种罪名,分则应服从于总则。《刑法》总则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按此规定,只要构成犯罪,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就应认定为自首。

      二、交通肇事罪逃逸了如何定罪

      1、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2、醉酒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3、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4、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5、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只要发生肇事逃逸,即可定为全责,但如果对方有无证、醉酒、闯红灯等违法行为,可以认定主次责任。

      三、交通肇事罪逃逸怎么量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解释》第4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解释》,“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交通肇事罪逃逸后自首如何认定”的相关知识,关于交通肇事罪案件,在审判实践中,对行为人肇事后逃逸,在公安机关侦查阶段中主动投案交代罪行,认定为自首情节无异议。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   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当地的交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双方进行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认定之后需要双方协商达成一致。然后交警会根据受害方的所示确定需要赔偿的金额。这种情况在我国法律上已经有着成熟的说明和法律的保障。如果交通肇事的判决结果生效后一方无力补偿时该怎么办,需要坐牢吗?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交通肇事逃逸后无能力赔偿怎么办的详细内容吧。

      一、交通肇事逃逸责任如何认定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而对于“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4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二、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处罚

      交通肇事后逃逸,并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将受到3年以-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如果因逃逸之人死亡的,将受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将对其终生不得重新获取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记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备案。

      肇事逃逸是交通肇事罪从重处罚的情节。交通肇事后逃逸,并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将受到3年以-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如果因逃逸之人死亡的,将受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

      相关知识:

      交通事故责任如何认定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17条、第18条、第19条对交通事故认定办法作了如下规定:

      第十七条 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认定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

      当事人有违章行为,其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有因果关系的,应当负交通事故责任。当事人没有违章行为或者虽有违章行为,但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无因果关系的,不负交通事故责任。

      第十八条 交通事故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

      第十九条 一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有违章行为的一方应当负全部责任,其他方不负交通事故责任。

      两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大的一方负主要责任,另一方负次要责任;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基本相当的,两方负同等责任。

      三方以上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根据各自的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大小划分责任。

      三、交通肇事逃逸后无能力赔偿怎么办

      刑法是这样规定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1、《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承担赔偿责任的机动车驾驶员暂时无力赔偿的,由驾驶员所在单位或者机动车的所有人垫付”;

      2、成公共财产或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且无能力赔偿数额在40万元以上的,法院可以交通肇事罪判处责任人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且无能力赔偿数额在80万元以上的,法院可以交通肇事罪判处责任人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以,你朋友可以和黑车的车主进行沟通解决赔偿问题,同时可以和受害者家属进行协商降低赔偿金额,毕竟如果你朋友的父亲因无力赔偿而服刑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最后,无论是你朋友这方或是受害者方都可以通过民政部名和社会团体寻求帮助。

      在一般情况下会根据案件的情节社会危害程度以及主观恶性去判的,一人死只要责任只要事后表现的好,有减轻情节,是不会判太久的 请问交通肇事后有没有积极的去补救?有没有肇事逃逸的现象 按照他家庭的状况是可以申请保释的你可以去网上查查这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依法惩处交通肇事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将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第二条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交通肇事逃逸后无能力赔偿怎么办的全部,看完本文你是否都了解关于交通肇事逃逸的相关知识呢?在大多数情况下,一方无力补偿时,也需要等相关的责任人有资金以后才能处理。如果你还有更多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的相关律师。 

     
  •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的生活,每个人的时间都是特别宝贵的,一般不愿意闹到法院去,毕竟会浪费时间,但是有些情况也能私了吗?下面就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交通肇事逃逸立案后能私了吗;交通肇事逃逸后会受到什么处罚;轻微的事故逃逸双方私了,交警还追究责任吗这三个问题。

      一、交通肇事逃逸立案后能私了吗

      肇事逃逸立案后,民事部分可以私了,刑事、行政处罚不能私了。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二、交通肇事逃逸后会受到什么处罚

      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属于行政处罚,不会因为销案而取消处罚,不论民事部分如何赔偿,依然会受到吊销驾照,终身禁驾的行政处罚。交通事故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驶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等8种情况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造成后果的,可以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侦办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期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驾驶人主动投案自首,并且主动和受害人及其家属达成赔偿协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会根据事故损失大小,造成的后果影响给予分别处理。

      三、轻微的事故逃逸双方私了,交警还追究责任吗

      根据法律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违法行为人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的,可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

      法律依据:

      1、《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1)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2、《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九条 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

      (1)情节特别轻微的;

      (2)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的;

      (3)出于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

      (4)主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

      (5)有立功表现的。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交通肇事逃逸立案后能私了吗;交通肇事逃逸后会受到什么处罚;轻微的事故逃逸双方私了,交警还追究责任吗这三个问题。不麻烦别人是一种美德和教养,日本人奉信这句话。所以能私了的为什么还要浪费社会资源呢?

     
  •   发生交通事故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些朋友们在驾驶车辆的时候,可能由于个人原因没有遵守交通法则,导致一些事情的发生,甚至会出现肇事逃逸的情况,那么肇事逃逸法院会拘留吗?下面为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

      一、肇事逃逸法院会拘留吗

      肇事逃逸法院会拘留。肇事逃逸应该受到的处罚为:

      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这里所说"责任"是指民事责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赔偿责任.法律将该责任确定为推定过错责任.由于当事人逃逸导致事故现场遭到破坏,使交管部门对事故责任难以认定,首先推定其有过错,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若其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才可减轻其责任,这方面也加重了逃逸人的举证责任。

      行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该规定是对交通事故逃逸人员行政方面的制裁,其将被吊销驾照且终生不能再取得,且不论其造成的交通事故后果大小。

      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犯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后逃逸属情节加重犯,刑法将此规定了较重的量刑.需要提及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法定最高刑是十五年,故意杀人罪法定最高刑是死刑。

      二、交通肇事逃逸处罚标准是什么

      交通肇事后逃逸,并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将受到3年以-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如果因逃逸之人死亡的,将受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将对其终生不得重新获取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记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备案。

      肇事逃逸是交通肇事罪从重处罚的情节。交通肇事后逃逸,并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将受到3年以-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如果因逃逸之人死亡的,将受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

      三、交通肇事逃逸承担责任如何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97修订)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以上就是关于肇事逃逸法院会拘留吗的相关知识,如果发生了肇事逃逸的现象,对于自己和受害人来讲都是不负责任的,建议要及时的进行处理,这样才能够减轻自己的这一些,如果对此大家有不明白的,建议可以咨询一下法律快车的律师。

     
  •   肇事后逃逸在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对于第三者责任险还是需要进行赔偿的,除非能够有证据证明在合同中对这一情况约定了免赔并且尽到说明、告知的义务,下面为您详细解答肇事逃逸三者险一定免赔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肇事逃逸三者险一定免赔吗

      1、保险公司提供的合同条款中约定了肇事逃逸,保险公司不赔这类明显减少被保险人权利的格式条款,保险公司如无证据证明其尽到告知义务,格式条款未发生法律效力,保险公司仍需赔偿。

      通常情况下,保险公司证明其尽到告知义务的证据为:投保人在购买保险时签署的投保单或其他类似材料,但保险公司的证据一般会存在如下问题:

      1、该投保单上投保人签字非本人签字;

      2、须手书部分未手书;

      3、未列明签署日期

      如被保险人能在庭上聘请专业律师积极抗辩,或许会取得意外的结果,从而让保险公司无法拒赔成功。

      二、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

      (一)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为从主观方面来看,在犯罪恶意上是很小的,是对现场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无疑问,其逃逸行为还是直接故意所致。所以无论何种情形,行为人在逃逸时都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逃逸行为有直接的故意,这是行为人的主观方面。

      (二)客观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从刑法理论来看,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对行为的客观方面予以认定。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最高院的《解释》中规定了在五种情形的基础上而逃跑的行为。这就可以明确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节来规定的。也就是说如果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或者虽有交通违规行为但该违规行为与结果没有因果关系,或者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仅负同等责任或者次要责任,或者交通行为在所造成的结果尚未达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标准的,或者在负事故全部责任或主责的情况下仅致1人重伤,但又不具备酒后驾驶、无执照驾车、无牌照驾车《解释》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即便行为人事后有逃逸行为,也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三)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虽然没有逃离现场(有的是不可能逃跑),但是在将伤者送到医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门处理时畏罪逃跑,虽然无论从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都是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构成的,也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而在学界部分学者认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并不深。因此,对其处理不宜过重,具体把握尺度也宜宽不宜严,所以要对逃逸行为的时间和空间作必要的限定。

      三、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责任认定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的,属于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构成该情节加重犯,首先要求行为人的肇事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否则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只能作为定罪情节在确定其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时加以考虑;

      其次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已经发生交通肇事行为,如果对肇事不具有明知的,自然也不可能产生逃避法律追究的动机,也就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再次,对于虽然履行了对被害人的抢救义务,但是逃避责任查清认定的行为,仍然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最后,所谓交通肇事逃逸主要是指自现场逃离,但也可以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后逃离,甚至在现场躲藏的情形。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肇事逃逸三者险一定免赔吗”全部内容,肇事逃逸后,第三者责任险并不一定是免赔的,如果双方在之前的合同中对肇事后逃逸免赔事项进行约定,那么久要证明自己旅行了告知义务。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的专业律师。

     
  •   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后很多的肇事司机都是选择当场对于相应的受害人进行赔偿或者协商处理的,但是还是有着小部分的肇事人选择进行逃逸的。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交通肇事逃逸包庇罪如何处理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交通肇事逃逸包庇罪如何处理

      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住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做假证明来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根据《刑法》第310条的规定,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包庇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任何人主要有上述的犯罪行为均可能构成包庇罪。

      在交通肇事中,曾有儿子因交通肇事致人伤亡,父亲为了儿子的前途着想,毅然为子顶罪,但真相被侦破之后,儿子仍被处以交通肇事罪,并具有肇事逃逸加重情节。同时,父亲以包庇罪论处。在这个案件中,父亲为了儿子的前途,毅然为子顶罪,从法理上看,其的确是构成了包庇罪,但是从情理上看,这不过是一位父亲在为儿子牺牲自己,是父爱的表现。面对儿子即将展开的牢狱之灾,要一位父亲大义灭亲,还是有点残忍的。

      而在中国古代刑法法制发展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法律原则:“亲亲得相首匿”,其是指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应相互包庇隐瞒,不得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间容隐犯罪的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此法律原则的思想主要来源于“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可以看出,此原则关键在于维护家天下的秩序与尊严,并且充分考虑了人性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面对亲人的犯罪行为,出于血缘亲情,很难一时之间做出告发的行为。而古代的法制中,用法律来肯定了这种亲人之间的包庇行为,并且,如果亲人之间互相告发犯罪行为的,告发之人反而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我国现行法律中的包庇罪,无论是不是亲人、朋友,只要具有包庇行为的,一律按照包庇罪论处。的确,从一方面来看,有助于案件的早日侦破,将凶手绳之于法,但是在另一方面,这无形中破坏了维系家族的纽带——亲情,但是对于人性而言,是莫大的考验。

      包庇罪,从法理上而言,无可厚非,但从情理上看,将亲人、朋友之间的包庇、隐匿与一般人之间的包庇、隐匿混为一谈,似乎有些过于绝对,法律是不是应该针对包庇罪做一些修改,将亲人之间的包庇行为与一般人之间的包庇的行为区别开来,分别量刑?当然,建议修改包庇罪的处罚对象,不是为了帮助犯罪之人逃离法律的制裁,而是为了针对包庇之人做出更为合理的量刑。毕竟亲人之间的包庇,其犯罪的主观目的是为了自己的亲人免于惩处,主管恶性较小。

      当然,在现行法律中,亲人之间的包庇、隐匿还是会构成包庇罪的,因此,作为犯罪的人的亲属,仍应以劝导其投案自首为主,不能贸然为其顶罪,破坏现行法律规定,需为此付出代价。

      二、包庇罪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犯罪对象是各种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人。

      (二)客观要件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窝藏或包庇犯罪人的行为。窝藏,是指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是使司法机关不能或者难以发现犯罪的人,因此,除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外,向犯罪的人通报侦查或追捕的动静、向犯罪的人提供化装的用具等等,也属于帮助其逃匿的行为。包庇,应限于向司法机关提供虚假证明掩盖犯罪人。在司法机关追捕的过程中,行为人出于某种特殊原因为了使犯罪人逃匿,而自己冒充犯罪的人向司法机关投案或者实施其他使司法机关误认为自己为原犯罪人的行为的,也应认定为包庇罪。窝藏、包庇的犯罪人,是指已经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既包括犯罪后潜逃未归案的犯罪人,也包括被司法机关羁押而脱逃的未决犯与已决犯。

      (三)主体要件

      主体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四)主观要件

      本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明知是指认识到自己窝藏、包庇的是犯罪的人。在开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时明知是犯罪人的,当然成立本罪;在开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时不明知是犯罪人,但发现对方是犯罪人后仍然继续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也成立本罪。

      三、包庇罪认定

      (一)本罪与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

      窝藏、包庇行为是在被窝藏、包庇的人犯罪后实施的,其犯罪故意也是在他人犯罪后产生的,即只有在与犯罪人没有事前通谋的情况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才成立本罪。如果行为人事前与犯罪人通谋,商定待犯罪人实行犯罪后予以窝藏、包庇的,则成立共同犯罪。因此,本法第310条第2款规定,犯窝藏、包庇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共同犯罪所犯之罪的法定刑低于窝藏、包庇罪的法定刑,也应以共同犯罪论处。

      (二)本罪与伪证罪的界限

      伪证罪中的故意作虚假证明为犯罪人隐匿罪证的行为,与窝藏、包庇罪有相似之处。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本罪为一般主体;而伪证罪是特殊主体,只限于证人、鉴定人、记录人与翻译人。(2)本罪发生的时间没有限制;而伪证罪必须发生在刑事诉讼中。(3)本罪是通过使犯罪人逃匿或者采取其他庇护方法,使其逃避刑事制裁;伪证罪掩盖的是和案件有重要关系的犯罪情节。(4)窝藏、包庇的对象既可以是未决犯,也可以是已决犯;而伪证罪所包庇的对象只能是未决犯。

      (三)本罪与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界限

      1979年刑法没有规定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故以往的刑法理论认为,消灭罪迹与毁灭罪证的行为构成包庇罪。本法增设了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之后,也有人认为包庇罪包括帮助湮灭罪迹和毁灭罪证的行为。我们认为,根据刑法的规定,包庇罪应仅限于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而不包括帮助犯罪人毁灭或者伪造证据的行为。不过,这两种犯罪的法定刑相差较大,如何合理划清其界限,还需要研究。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交通肇事逃逸包庇罪如何处理的全部内容。包庇的进行是法律上属于相应的违法行为的,毕竟是包庇相应的犯罪分子的。如果你还有更多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的相关律师,他们会为你做出专业的解答。

     
肇事逃逸后自首会怎样相关视频 更多>>
  • 2019-03-28 交通事故 播放:6624
  • 上海市交通事故赔偿项目有哪些
    2019-02-13 交通事故 播放:6786
  • 交警超期扣车怎么办
    2018-10-18 交通事故 播放:4188
猜你喜欢
肇事逃逸后自首会怎样相关语音问答 更多>>
肇事逃逸后自首会怎样相关专题
肇事逃逸后自首会怎样相关问答专辑

16

16年的中国在线法律服务品牌

中国放心的互联网法律服务平台

82

覆盖82个法律专业领域

站内法律专业领域覆盖面广

1,000,000

每天为全国近100万互联网用户

提供各种类型法律知识查询服务

我是公众

有法律问题?直接发布咨询
(不限时间,律师在线,有问必答)

我是律师

400-801-5398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 8:00-21:00)

法律快车版权所有 2005-2020 粤ICP备10231287号-5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222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粤B2-20100586